〈建築理論研究 06〉──篠原一男『住宅論』『続住宅論』 , from from 《10+1 website》建築理論研究会 , conversation with 坂牛卓(特別來賓)+南泰裕+天內大樹

〈建築理論研究 06〉──篠原一男『住宅論』『続住宅論』 , from from 《10+1 website》建築理論研究会 , conversation with 坂牛卓(特別來賓)+南泰裕+天內大樹 原文出處 https://www.10plus1.jp/monthly/2014/09/-06.php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10+1 website,版權歸屬:© 2000-2020 LIXIL Corporation/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建築理論研究 06〉──篠原一男《住宅論》《続住宅論》 坂牛卓(特別來賓)+南泰裕+天內大樹 與社會對峙的手段 天內大樹──這個系列雖然以「建築理論研究」為名,但所謂的理論,是一種可以在紙上構築、較容易由自己控制的事物。另一方面,圍繞當今建築的狀況,如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便以「Bigness(ビッグネス)」的概念將其正面地敘述出來,這樣的規模預設了超出單一建築師能夠掌控的範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定位「理論」的角色?這正是啟動本企劃時我們最初關注的議題之一。 這次要探討的篠原一男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正是透過住宅這一類型,建築師才能與社會對峙,對社會進行批評。像是「白之家」(1966)或「傘之家」(1961)等個別作品中,這樣的觀點也有所體現。與我們前回探討的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不同,羅西是透過公共建築或複合設施等方式,將他作為建築創作者的理念向社會展開;而篠原先生所處理的,則是規模小得多的住宅空間。以這樣的住宅為槓桿,實現創作者與社會的對峙。 篠原先生的思想,看起來像是建築師逐步從都市與社會中退卻的過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可以視為建築師所能做之事逐漸被限縮的開端,並與當今的狀況有所連結。 今天我們邀請到曾直接受教於篠原先生的坂牛卓先生,自然想從住宅的角度開始請教您。在當下的時代,透過建造住宅來與社會對峙,這樣的事是否仍然可能?亦或是坂牛先生您自己,在設計住宅時是否有意識到這樣的立場呢? 坂牛卓──我確實是從篠原先生那裡學習建築的,不過到了某個時期,也開始有一些像是「反面教材」式的思考出現。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日建設計,而在那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