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shiharu Tsukamoto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New York, November 29, 2013

Yoshiharu Tsukamoto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New York, November 29, 2013 原文出處《The Ordinary: Recordings》, Enrique Walker (此文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 / 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 選圖參考:C from studio tngtetshiu) EW 您的書《東京製造》(Made in Tokyo, 2001)是一項長達十年計畫的成果。該計畫始於1991年,當時您開始記錄您所稱之為「da-me建築」或「不好的」(no-good) 建築案例。該計畫最終以一本指南的形式出版,該指南匯集了您在這十年間收集的眾多案例,總計有70個。《東京製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們對當代城市狀況日益增長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仍處於該領域範圍之外的城市的關注。這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後半葉的建築辯論。與此同時,您的專案也與日本建築討論中的一次重要調整相交叉或源於。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日本在多年的忽視之後,重新將注意力轉向整個城市,特別是東京,這標誌著代謝派(Metabolism)的消亡。是什麼促成了《東京製造》計畫的誕生?它在這十年中是如何發展的? YT 這個計畫源自於我個人的興趣,著重於觀察人們以及訪問來東京的外國人,以了解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當我在巴黎進修時,我有機會在龐畢度中心觀賞了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電影《東京街》(Tokyo-Ga)。這部電影是向電影製片人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致敬的作品。德斯採訪了小津的許多合作者,詢問他們有關小津電影製作的情況。與此同時,當文德斯在城市中遷徙時,他遇到了許多奇異的事情,開始拍攝這些情景,成為他紀錄片的另一個主題。觀看這部電影時,我驚訝地發現東京呈現出極具趣味的面貌。我也發現文德斯對東京的態度雖然超然,卻仍然充滿感情,這成為我從中學到的另一重要觀點。 1988年我再次回到東京時,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迷人之處。於是,我開始拍攝那些奇異建築的照片,作為保持我對這座城市的奇怪感的一種方式。幾年後,我遇到了貝島桃代(Momoyo Kaijima),我們開始共同合作,開始收集這些特殊的建築。不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