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5的文章

〈あとがき〉, from《続住宅論》p.185-188,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圖片
  〈あとがき〉, from《続住宅論》p.185-188,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続住宅論》目錄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後記 現在,我的關注點已經從空間的意義問題,轉向空間的機能問題。〈超越象徵空間(象徴空間をこえて)〉這篇文章,我認為它與我所稱之為「未完之家」的住宅相呼應,在具體形態上發生了某種變化。自那以後,機能這個詞便開始頻繁使用。四年前的這本選集中的《住宅論》開篇文章中也出現了相似的詞彙,這些與當時我國建築思想的主流——合理主義、機能主義有關。作為一個批判者,我以日本建築的傳統為我思想和方法的依據,繼續朝向不同的方向工作。在本書中提到的「機能」,與那些傳統意義上的機能是截然不同的。它是在我長期追求空間意義的軌跡上出現的「機能」,希望讀者能這樣理解。可是,現在我所面對的「機能」,其所指的思想層面,僅被理解,具體的內容尚未完全指示出來。我關於機能的這種思考方式,正是與早期的《住宅論》之間變化的一個表現。 另一個變化是「都市」這個詞,雖然不像機能那樣頻繁使用,但它也開始出現。我認為,與機能主義相同,早期的《住宅論》中的所謂都市設計論呈現的都市,對我而言,始終是一個否定的對象。如今,我並未成功構建替代的都市論,也尚未確定其可能性。然而,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橫跨都市空間。我希望將這視為一位追尋空間意義的建築師,對於都市景象的感性層面的記錄。我現在對非理性的都市建構懷有強烈的興趣,這種都市在感性層面上才可能存在。十多年前,我以共同研究的方式,開始進行對日本民居聚落形態的實測觀察,並且這項研究,已經轉向對古地圖中舊城下町的觀察。從1965年農家聚落、1966年町家聚落、1967年舊街道宿場町的形態觀察,到1972年東北、1973年中國、1974年九州各地的舊城下町...

〈三つの住宅のための解説〉, from《続住宅論》p.174-180,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圖片
〈三つの住宅のための解説〉, from《続住宅論》p.174-180,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続住宅論》目錄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三座住宅的解說 久原的住宅(久ヶ原的住宅) 自從「未完之家」以來,我選擇了簡單的立體形狀作為住宅的外殼。作為應對日本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雨水和夏季陽光,我嘗試用立方形的凹陷來替代傳統的深長屋簷和庇護等設計。這些凹陷的處理方式,包括從一樓地面起的大開口和二樓窗戶的凹陷,逐漸在這座住宅中形成了一種展開,這也代表了我的一種「樣式」的完成。我的每一座住宅,除了考量經濟性之外,從未只單純按照計畫來設計,而這座住宅的實際操作重心就在這裡。由正立體(ポジティブな立体)和負立體(ネガティブな立体)相加所形成的這種凹陷立體,外觀呈現堅硬的幾何圖形,而內部則以白色的凹面組合,清晰地界定了居住者及物品的位置。 「久ヶ原的住宅」1972年9月竣工,攝影:田中宏明 東玉川的住宅 「街道(通り)」這個詞似乎恰當地描述了這座住宅構成的主題。「街道」中有著「目光的對話(まなざしの対話)」。僅從形狀來看,這個構成應該屬於自「未完之家」起發展的「龜裂空間」構成的一部分。如同我之前所寫的,這種「龜裂空間」本質上帶有強烈的隔斷性,但我也抱持著一個期待:希望在其內部能夠激發出一種偶發現象(対現象)的新連續性。這座住宅附近便有一個「同相之谷」,我希望通過這裡找到一種全新的連續性形態。雖然如此,這並不是一條充滿日常對話的街道。「空蕩蕩的街道(人影のない通り)」,或許就是我所想像的景象,而在這裡,對於突然出現的人影,則充滿了期待。 「東玉川の住宅」1973年3月竣工,攝影:小川泰裕 成城的住宅 這座住宅建於朝南西方向並且具有強烈坡度的土地上。保留兩棵大赤松樹,以及創造一個擁有高天花板的...

〈都市にて〉, from《続住宅論》p.165-171,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圖片
〈都市にて〉, from《続住宅論》p.165-171,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続住宅論》目錄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在都市之中 擁有雅典衛城的街道 上圖:雅典,厄爾莫街(アテネ エルモ通り),1973年7月5日 攝影:篠原一男 已經遲到了將近兩個小時,所以大約是凌晨兩點鐘。機艙的燈光已經熄滅。經過長時間的南迴航程和剛經歷過重大手術後的艱難旅程,我感到相當疲憊。無法入睡的我,無意間望向窗外,驚訝地發現,整片天空全是星星。無數的星座在我們周圍飛行,每一顆星星都帶著驚人的輪廓,那些白色的光點密密麻麻地填滿了窗外的黑暗天空。那一刻,彷彿看到了希臘神話的景象。不久,我們即將抵達雅典。直到燈光重新亮起,機艙內的乘客紛紛醒來,我依然將臉貼在窗上,凝視著希臘的天空。 這裡並非異國他鄉。從機場出發,我們搭乘的巴士進入市區時,已經是凌晨三點過後。街上的燈光大多已經熄滅,暗沉的雅典街景因為巴士的速度過快,顯得模糊不清。然而,正因如此,那些二三層樓高的商店街景反而顯得格外簡單且明晰。建築外觀的結構表現出柱梁結構的特徵。這並不是歐洲的風格,所謂的柱梁結構,更像是日本木造建築所典型展現的那種獨特組合方式。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座城市的街景就和東南亞或日本的輕型木造住宅有相同的氛圍。儘管如此,我在這個初次相遇的雅典深夜街頭,依然感受到了某種東方的氛圍。 進入酒店房間後,我打開窗戶,俯瞰著星星點點的街燈,眺望著雅典的街道。當時已經過了凌晨四點。隨著眼睛逐漸適應黑暗的景象,我注意到遠方的地面與天際之間,模糊地顯現出一條不完全平坦的地形起伏。也許那就是雅典衛城。我心想,疲憊的我不再在意,夜的黎明似乎很快就會來臨。過了一會兒,我在六樓房間的右前方,淡淡的晨曦中,雅典衛城的全貌逐漸浮現。隨後,帕台農神廟的...

〈個と集合のための空間論〉, from《続住宅論》p.121-162,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圖片
〈個と集合のための空間論〉, from《続住宅論》p.121-162,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続住宅論》目錄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上圖:照片/北非之路I/從飛往卡薩布蘭卡與菲斯的飛機上拍攝 一九七二年一〇月七日/北非之路II/從飛往丹吉爾與卡薩布蘭卡之間的飛機上拍攝 一九七二年一〇月六日 攝影 篠原一男 I 我與日本民家聚落 黑暗中矗立的民家 因為早晨出發得較晚,當我抵達木曾的奈良井車站時,已經是夜晚了。我此前已完成對馬籠峠、妻籠與三留野這三個聚落的調查,此刻為了與已經來到奈良井的研究室成員會合,便從山中的小車站出發,朝奈良井的聚落走去。由於炎熱的盛夏白天只能乘坐普通列車從名古屋前來,我感到有些疲憊。不久,路兩側開始出現密集排列的民家,我踏入了這片古老的宿場町。道路幾乎沒有照明,只能依稀從每戶人家深處座敷的燈光中感受到些許人影的存在。 民家的聚落以一片漆黑的空間矗立在那裡。當道路開始稍稍變為上坡時,我感覺自己已步入聚落的中心。突然,眼前浮現出一幢漆黑的民家側面,這一景象令我心潮逐漸澎湃。山中道路依然保留著自然的氣息,加上民家並未以直線排列,於是,在黑暗中前行的我,不斷看到民家的側面忽隱忽現,構築出令人驚嘆的黑色空間。那究竟是幾分鐘呢?我竟被一種預料之外的情感激昂所擄獲。 次日清晨,在晴朗而清新的山中空氣裡,我第一次見到那延綿曲折、遠遠蔓延的木曾民家聚落。它如我所期待般,充滿了迷人的陰影,但除此之外也無甚其他。上午,我們完成了剩餘的實測工作,隨後便前往下一個聚落——鄉原。 從木曾路沿著濃密的綠意向善光寺延伸的舊街道上,郷原聚落的大型民家以緩慢的間隔矗立,呈現出與奈良井截然不同的風景。與緊密依偎排列、充滿聚落氣息的奈良井結構不同,郷原偶爾可見一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