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つの住宅のための解説〉, from《続住宅論》p.174-180,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三つの住宅のための解説〉, from《続住宅論》p.174-180,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三座住宅的解說
久原的住宅(久ヶ原的住宅)
自從「未完之家」以來,我選擇了簡單的立體形狀作為住宅的外殼。作為應對日本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雨水和夏季陽光,我嘗試用立方形的凹陷來替代傳統的深長屋簷和庇護等設計。這些凹陷的處理方式,包括從一樓地面起的大開口和二樓窗戶的凹陷,逐漸在這座住宅中形成了一種展開,這也代表了我的一種「樣式」的完成。我的每一座住宅,除了考量經濟性之外,從未只單純按照計畫來設計,而這座住宅的實際操作重心就在這裡。由正立體(ポジティブな立体)和負立體(ネガティブな立体)相加所形成的這種凹陷立體,外觀呈現堅硬的幾何圖形,而內部則以白色的凹面組合,清晰地界定了居住者及物品的位置。


「久ヶ原的住宅」1972年9月竣工,攝影:田中宏明
東玉川的住宅
「街道(通り)」這個詞似乎恰當地描述了這座住宅構成的主題。「街道」中有著「目光的對話(まなざしの対話)」。僅從形狀來看,這個構成應該屬於自「未完之家」起發展的「龜裂空間」構成的一部分。如同我之前所寫的,這種「龜裂空間」本質上帶有強烈的隔斷性,但我也抱持著一個期待:希望在其內部能夠激發出一種偶發現象(対現象)的新連續性。這座住宅附近便有一個「同相之谷」,我希望通過這裡找到一種全新的連續性形態。雖然如此,這並不是一條充滿日常對話的街道。「空蕩蕩的街道(人影のない通り)」,或許就是我所想像的景象,而在這裡,對於突然出現的人影,則充滿了期待。

「東玉川の住宅」1973年3月竣工,攝影:小川泰裕
成城的住宅
這座住宅建於朝南西方向並且具有強烈坡度的土地上。保留兩棵大赤松樹,以及創造一個擁有高天花板的寬敞空間,是我與業主之間達成的基本條件。然而,保留這樣的斜坡並同時創造一個大型的広間,在現實中是具有矛盾的。我以斜坡的1/50的實測圖為基礎,嘗試捕捉對抗斜線而達到平衡的防護體截面。在計算赤松樹的位置的同時,平面圖的設計也逐漸確定,並盡可能地爭取更大的寬度。在一樓的主要空間牆面處理上,我首次嘗試使用裸露的混凝土,並思考如何具體化這個斜坡與直立牆面交會的空間。這裡期待的是隨著視點和視線的移動,迅速變化的景象。也許,這樣強烈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的問題,正是空間構成的主題所在。


「成城の住宅」1973年3月竣工,攝影:田中宏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