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肚魯:三-WHY, 許棕宣

葛肚魯:三-WHY, 許棕宣

原文出處《無照駕駛-建築家的私文學》, 阮慶岳主編顧英玉、pH、王維潔/蔣宜、孫德鴻、呂欽文、許棕宣、施工忠昊、許懷之、王大閎、王為河、吳建德、康旻杰、吳耿楨、張智強、朱百鏡、黃聲遠、張永和、陳家毅, 2004

(此文摘錄自許棕宣《葛肚魯》)



WHY

(身高173CM、體重70KG,髮質微捲,喜歡著白色襯衫與卡其長褲,出門時常常拿著紙袋子) 「精準」這個名詞是對生活的要求,不過可以認定的是,它早晚會敗在時間的洪流裡。分析是一種理性的邏輯思考,但在WHY的世界裡,卻是毫無理由的以感性與直覺做為分析的思維方式,WHY堅守著一個理念:「獨創性是來自於對直覺的領悟」,在一九九三年從另一國度學成歸國時,用著單薄的身軀撐起渾厚的建築哲理,及亟欲發洩的精力與熱忱,在複雜多元的社會裡,運用著最簡潔的符號與元素,搔著不太安定的建築思維,簡潔並非簡單,如同WHY所喜歡的白色襯衫,白色是一種很吃質料的顏色,若質感不WHY喜歡在一個空間裡放著兩組音響,工作時會將兩組音響同時播放不同的音樂,而音樂的聲音只有在非常靠近喇叭時才聽得到,若是碰到突然的狀況,而使整個空間陷入一片寂靜,真的會讓人覺得是蚊子自由自在飛翔的聲音,而WHY卻可以在這種場域氛圍裡吸取一種靈感的養份,如果沒有親身與WHY同事過,會很難理解這種高段的悟性。


對,馬上就會讓一件白色襯衫成爲展現外在自信的一大敗筆,就如同簡單的形式很容易讓人認爲是空洞的稱呼。


WHY喜歡書籍,也喜歡買書,而且有時候會買著重複的書籍,因為WHY 的理由是「書籍是死的,但腦筋是活的,在當下有當下的直覺與感性」,所以WHY的習慣可真是異於常人的,WHY認爲書擺在書店或圖書館是一種合理的現況,而當書本被封住、禁售、回憶才是一種道理。


WHY喜歡這種道理的法則,所以在WHY的居所裡到處都充滿著書櫃,每個書櫃都預留大量的空間等待下一次購買的書籍來填補,而書籍的置入卻是照著WHY的直覺與美學觀來構成每個書櫃的體態,所以書背或是封面、封底的文字與顏色、大小、筆劃以及文字的多寡,甚至是否套著透明塑膠套都成爲WHY編排的構成要素,還有書籍散發出的油墨味也成爲WHY認爲書櫃該有的一環認知。WHY常常望著書櫃的某一本書籍去思考書內的文字組成意義,而成爲創作的動機,所以書櫃上的書WHY不一定每一本都會拆開或打開來閱讀。有些書是已存封了好幾年,而書裏的圖片或文字便會變成了等待發酵的另類文本。 WHY的作品隱藏著對喧囂的現世一種強悍的宣示氣味,那種氣味有如昨日逝去而成爲今天存活著的屍體般,分泌無色無味的寂靜,在死寂裏透著生機,當望入一連串無聲的對話,當在俐落的刀法間,找到恰如其分的質性與靈性的寄託,如同在隔著前方路人外套的隙縫中,小心的看著,便能使一切都變得那麼理所當然。就如WHY的居所所在的位置,那是隱藏在建築裡某一個角落的空間,好像有點竊據的味道,在建築的藍圖裡找不到它的所在位置,但它有獨立的動線、獨立的管線配置,而且永遠都不會被別人打擾。


人的生命會隨時間的前進而老去、死亡,那建築呢?WHY認爲建築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龐大生命體,建築會呼吸、會排泄、容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運用無性生殖而繁衍,足可令人沉靜的接受一切無可避免的必然性,一切的動作都在悄悄的進行,所以當建築快走到了一個里程的終點時,WHY就會很清楚的看到建築所散發出的拙性氣質,慢慢接近於完美的晚霞,彷彿就將被氣化成昨日的殘骸肢體,很快的流向車後的車流裏,而埋沒在視線所及之處。


荒蕪的文明,疏離的社會關係,讓WHY遵循著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註) 的道理,向著本源處尋味,而讓內在的孤獨得以吸納、吐氣,並擁有自由、 寧靜與特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註:意指守道而言(《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作者:許棕宣 一九七二年生於澎湖,一九九七年實踐大學空間設計系畢業,二〇〇三年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建築藝術研究 所碩士。目前爲華梵大學建築系及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作品曾刊登於日本建築雜誌《新 築》二〇〇二年十二月號及《JA》二〇〇三冬季刊,並獲《JA》國際競圖「新建築住宅設計競技 一 〇〇」佳作。二〇〇三年出版《許棕宣作品集——以建築爲介入》,並於誠品台南站前店發表「尋找空間基因的預言建築」三人聯展。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

《自らつくり続ける仕事場》, from 《新建築》2020年07月号 p.78, written by 長坂常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