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性の構築〉, from《続住宅論》p.64-68,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非日常性の構築〉, from《続住宅論》p.64-68,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続住宅論》目錄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非日常性的構築


作為攻擊據點的日本傳統


我一直認為,創造就是構築出非日常性的事物。而這種非日常性的事物能在多大程度上抵禦社會的風化力量,正是其價值的衡量標準。然而,我並不以孤立的非日常性為對象。當我在此談及「非日常性」時,指的是在與「日常性」的關係中存在、並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若是完全不受日常性轉化誘惑的非日常性事物,便不需要特意在與日常性的對比中加以界定。因此,存在於日常性與非日常性之間的那種危險但又極具吸引力的結構,是我最喜愛的主題之一。


對非日常性的關注,是貫穿我住宅思想與方法根基的一條主線。例如,對於日本建築傳統的問題意識便是其中之一。許多日本建築師與設計師認為,古老的傳統不過是日本人日常性的一部分。然而,對我而言,日本的傳統始終是屬於非日常性世界的存在。


美麗的屋頂坡度與深遠的屋簷所形成的鮮明比例,的確是支撐日本人內心深處美感意識的重要元素,甚至可以說是日常性之一。然而,若僅限於建築師這一專業群體的意識,則未必能得出相同的結果。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建築界,理性主義與機能主義被奉為最高準則,那段時間裡甚至有否定這類傳統的傾向。


即使在戰後之後的時代,日本建築界仍傾向於將靠近日本傳統並以此創造空間的行為,視為應被否定的日常性的一部分來看待。因此,我從一開始便將這種冷漠的視線作為前提來思考日本空間的傳統。針對這種因過於日常化而顯得古老的特徵,我一直試圖反其道而行之,實現價值的轉換。


大眾中所存在的日常性若成為唯一的關注點,那麼只會導致風俗化的住宅不斷被重複再生產。然而,若不深入接近傳統所具備的這種帶有危險性的日常性,就會完全拋棄傳統所承載的功能。而問題恰恰在此之後。將傳統作為非日常性進行重疊與結合,這才是真正的傳統論。我被稱為打造日式住宅的建築師。然而,幸運的是,我的作品並未曾被歸類於所謂「和風」住宅之列。我認為,這是因為我的思想與方法的核心在於日本傳統中的非日常性。


我曾經找到並提出了數個主題。例如,名為「空間的分割(空間の分割)」的平面構成法、名為「正面性」的立面構成法,甚至是稱為「象徵空間」的極其嚴苛的空間造型,這些都是我從與日本空間的對應中發現的。然而,這些內容並非日常性的。我認為,我一直在創造非日常的空間。屋頂的造型以及作為室內構成材料的紙障子,對我而言,正是非日常性與世間日常性之間所架起的橋樑,這才是我真正的主題所在。


認為日本的傳統與現代建築毫無關聯,並且將創作的出發點定在歐洲,例如義大利或西班牙的中世城市或民宅,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無法在日本的民宅中發現現代性,那麼同樣也無法在歐洲的民宅中找到它。日本傳統中能夠在今日具備價值的,無論如何都是某種非日常性的事物。而正是日本傳統中這種非日常性的空間,成為我對現代住宅的攻擊據點。


然而,我並非為了安撫自身的感性而持續進行這樣的工作。因此,即使現在我從我的空間中捨棄了日常性部分,這也是我的一種策略,並非住宅思想的轉向。如今,紙障子從我的住宅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窗簾。為了確認這樣的一個改變,我從建造第一座住宅開始,花費了十八年的時間。僅僅是我終於能夠使用窗簾,僅此而已。然而,室內因此發生了變化。原本並沒有受到任何外界的拘束,只是為了改變自己設定的條件,我竟然就需要如此長的時間。



再次邁向新的「封閉系統」


在我於1967年撰寫的第二篇〈住宅論〉的結尾部分,我是這樣寫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自由生命力的表現。然而,當我想到住宅的屋頂和屋簷形狀等,任何一個元素,都難以輕易取代日本住宅傳統所創造的形式,並獲得普遍性時,我發現自己被厚厚的牆壁圍住了。這些牆壁,可以說是我自己建造的,因此,如果忽略某些條件,我便可以隨意地跨越它。不,從一開始也可以不設置這樣的牆壁。雖然我對住宅的各個部分無不懷有全面戰爭的衝動,但每每回顧自己的表現能力,不得不將目標限定在一個主題上,進行局部戰爭。然而,我仍暗自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這些主題能夠整體結合。」


按照這段文字的表述,我或許已經進入了新的局部戰爭,同時,也可能象徵著向全面戰爭邁出了一步——試圖將戰場擴展到日本傳統之外的領域。


許多人將傳統視為「封閉的系統(閉じた系)」。我則是憑藉自己的意志進入其中,並進一步以有意識且具方法論的方式,持續構築「封閉的系統」。我認為,封閉意味著為開放預作準備,透過凝聚能量來預示開展的可能性。如今,我試圖離開與傳統直接相關的場域,站到其外部。然而,這並不代表我會從「封閉的系統」中走出來。相反地,我將在那裡開始一個擁有不同相位的新的「封閉的系統」。如果要為這個新系統挑選一個指代的詞彙,我將稱之為「抽象的空間(抽象の空間)」。無論如何,它絕對不可能是「開放的系統(開かれた系)」。



*1 「自由な生命力の表現が今日ほど期待されるときはないのだが、しかし、住宅の屋根の形、軒の形、どれをひとつとっても日本住宅の伝統がつくってきた形にとって代って、そうやすやすと普遍性を獲得できるものではないと考えたときには、私のまわりに厚い厚い壁があることに気づく。この壁は、いわば自分でつくった壁であるから、なんらかの条件を無視すれば勝手気ままに飛びこえるのは自由だ。いや、はじめから壁を置かずともよいのである。住宅のあらゆる部分に対して、全面戦争の衝動にかられぬではないが、いつも私の表現能力をかえりみて、ひとつの主題に限定した局地戦に持込まざるを得ない状況である。しかし、できることなら前方のある地点で、これらの主題の全体的な結合が生まれることをひそかに願っている」,〈住宅論〉《新建築》一九六七年七月号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日本小住宅的起源-透過標準化住宅與民家農舍探尋篠原一男的前史 Origins of the Small Japanese House》摘錄, 主講:關晟Seng Kuan, 對談:王俊雄, 黃聲遠, 吳耀庭, 2025/05/28

〈「原型住宅」の意味—— <分割><非分割>そして<連結>を巡る空間的試作, 〉from《篠原一男 住宅図面 》 p.134-135, written by 奧山信一

〈建築理論研究 06〉──篠原一男『住宅論』『続住宅論』 , from from 《10+1 website》建築理論研究会 , conversation with 坂牛卓(特別來賓)+南泰裕+天內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