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としての住宅産業〉, from《続住宅論》p.82-87,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部分としての住宅産業〉, from《続住宅論》p.82-87, written by 篠原一男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続住宅論》,版權歸屬:© Kajima Institute Publishing Co,.Ltd./附圖:《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非合理都市與空間機械
為都市與住宅設計的「封閉系統」
走向意義的空間
虛構與現實
非日常性的構築
數學的都市
住宅生產的新階段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超越象徵空間
為個體與集合的空間論
在都市之中
三棟住宅的解說
後記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住宅產業所帶來的變化
期待以現有建築技術範疇中所追求的量產住宅理念與技術,能在未來的新興產業中繼續有效,是不切實際的。生產技術與設備本質上取決於資本實力的規模。而建築技術本身是在建築資本的框架內形成的,因此,這些技術在新產業階段直接發揮作用的可能性極低。我並不偏好在住宅設計中直接融入具體的工業化系統。如果建築師所設計的每一棟住宅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我認為這絕非依靠這種直接的聯繫方式來實現。
在每一棟住宅之中,表現並記錄人類家族與空間在現代社會中最根本的關係,這項工作無論面對任何形式的生產,皆不可能失去其有效性。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單純沉浸於一品生產的住宅中即可觸及住宅的根本意義。這裡指的是,通過確實的建築思想與邏輯作為手段,能夠接觸並觸及所有人類居住根本意義的可能性。這是我不願意因現代社會周遭激烈變動而隨波逐流的直覺性問題的陳述。未來可能出現的大型住宅產業,對我來說,絕非異常或意料之外的存在。如同接受一項住宅設計委託一樣,只要該企業能滿足我的建築論理,我便能以自由的方式應對。
可以預測的是,新的大型企業將會改變住宅的某些方面。例如,汽車內部的設計風格或許會被引入住宅內部,並吸引眾人目光。同樣,家庭電器中的設計也可能被應用於廚房設備以及各種生活器具。近代設計理論終於會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量產成為前提,從設計理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發展自然順理成章。然而,問題並不在於設計的引入,而更在於由大資本所促成的銷售價格下降。我認為,住宅產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大量生產為前提而實現的生產成本降低。
現在,我無意在此討論設計的經濟性這類一般性論題。當考慮住宅時,對於傳統住宅和作為耐久消費品的新型住宅的經濟性進行審慎比較是必要的。然而,就當下情況而言,當考慮住宅產業時,其生產成本的問題似乎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具有更為重要的角色。
現場施工的住宅建造成本顯示出驚人的高漲情況。以我設計的住宅為例,我認為其建造成本遠低於大多數人預期,尤其是過去兩三年間設計的住宅,材料的簡化已經成為一大主題,因此均以最低成本完成建造。然而,即便如此,在目前的情況下也變得愈加困難,甚至可能面臨居住性降低或計劃縮小規模的情況,這兩者都不包含在我的建築論理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被逼入此困境。事實上,在我們國家,一切採用訂製方式建造的物品,其本身已經變得異常昂貴。即使是美觀的家具也價格高昂。更甚者,反抗既定設計的流行藝術風格或大眾趣味的家具與器具,其價格遠高於傳統精緻設計的產品,這類現象都是同一脈絡下的結果。由大資本支撐並生產的各類商品,從邏輯上看,其價格下降是可以期待的。
在設計平均化的現象中,由個人設計師創作的個性化設計價值正在相對削弱。當前,經濟性的問題絕對不容忽視。在此情況下,若寄希望於日本人的生活品味比其他國家更為敏感且更具審美,則不切實際。若情況合適,日本或許會成為全球最樂於甚至不拘小節地接受量產住宅的國家之一。在設計內部與外部,新興產業勢必將大幅改變住宅的某些特質。
作為住宅產業的一部分
我當然會認為,住宅產業會以直接的經濟效應作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推動力量來成長。即便如此,即便假設住宅產業最大程度地成長,我也並不認為「住」的問題會完全由這個產業解決。單從觀察來看,未來城市的住宅主角無疑會是高密度的高層住宅。特別是在像日本這樣狹小的國土上,不管人們是否喜歡,這樣的住宅形式將會集中的發展。除此之外,如果目前起步的以單棟預製房為主的住宅產業能順利成長,我也認為,僅憑其資本和組織,並無法自動形成為人類服務的城鎮或都市。之前我曾說過,少數型號的大量生產住宅有可能取代那些在城市中擴散的混亂住宅群,並提供更為美麗的景觀,但這只是在可能性上指出了一個上限,而並非能自動實現的結果。我們期待中的那個能進行有效控制的機構,至今仍未出現。無論是由建築師參與還是未參與的情況下,今天的建築方式是依個別住宅的形式進行創建,而住宅產業能夠發揮的作用,我的看法並非單純肯定由大資本支撐的住宅產業。預製房無論如何發展,毫無疑問仍是住宅的一部分。同樣的,高密度高層住宅方式也是住宅的一部分,無誤。無論某種住宅形式或生產方式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狀況下,看似具備強大的必然性,但這些依然只是佔據住宅的「一個部分」而已。正如我曾形容過的那樣,出現一個不確定的產業,然而,真正不可預測的,正是人類及其作為集體的社會。換句話說,真正不可預測的,是住宅本身。
目前,我曾寫過經濟性是新興產業成長的最大、也是唯一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僅僅將「經濟性」這一概念看作評價的基準時,只要人類仍然在其中扮演主導角色,這一概念也不能被視為絕對確定的。比如,二戰後的機能主義與合理主義建築運動,回顧其後的發展,我們會發現,那些曾經看似明確且可靠的合理性與經濟性,隨著社會本身的變化,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最終,有一天,沒有人能夠斷言,大家不會僅僅基於直接的經濟性來選擇住宅。住宅產業在生產出不確定的住宅空間的過程中,必須正面承擔人類與社會集體中各種矛盾,並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前行。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我確實認為當前住宅產業的出現具有充分的必然性,但僅憑此理由,我並不認為新興產業能夠直線地迎來光明的未來。而我認為,真正需要發揮作用的建築師,是未來的建築師,而非當前的我們。

上圖:「空之矩形(空の矩形)」一九七一年一〇月竣工,攝影 村井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