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の仕事》, from 《SD Space Design》 1985年 4月号 p.110,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80年代の仕事》, from 《SD Space Design》 1985年 4月号 p.110,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SD Space Design 1985年 4月号,版權歸屬:© SD Space Design/附圖:譯者自繪/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80年代的工作

1978年設立設計事務所後,我在松山開始了第一批工作,從最初的《德丸小兒科》到《松山·桑原的住宅》,再到《AONO大樓》的設計,這些項目都是在松山及其周邊完成的。聽說松山地區氣候宜人,適合兩季作物,因此當地的農家和民宅都非常大,這也影響了這些住宅的規模,使它們接近於該地區的傳統大宅。此外,松山的這些工作有些是複合大樓的一部分,比如《松山·桑原的住宅》,是使用業主建材公司的材料進行設計,營造出展示廳的效果。這些住宅與我之前設計的普通住宅不同,是比較特殊的住宅。


通過這些設計,我發現特殊的、空間充裕的、古老的房屋中,蘊藏著新方法和表現的可能性。從這些建築中,我了解到如何從特殊住宅的設計手法中提取一般住宅的設計方法,這一點在現在依然適用。《AONO大樓》的設計讓我在短短三個月內參與了項目策劃,思考如何設計一棟既有經濟效益又有吸引力的都市商業大樓,這是一次有意義的經驗。商業建築需要同時面對多樣性和極端均質性的現實社會,這是一個流動且難以積累的世界,這讓我初次認識到商業建築的挑戰和趣味。


在《AONO大樓》之後,我繼續進行住宅設計,但增加了都市租賃公寓的設計,同時普通住宅的設計也受到廠商商品住宅的影響,這與70年代的住宅設計有很大不同。《伊丹的住宅》、《金澤文庫的住宅》、《池袋的住宅》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小山的住宅》,這些項目的業主都是經過1到2年的時間考察廠商的商品住宅,因為種種原因(如與自己的金錢觀不符、無法滿足嚴苛的條件等)而最終選擇委託我進行設計。


進入80年代後,大型廠商開始推出強調生產性和性能的預製住宅,並以消費社會為導向的商品化方式大力推廣這些住宅。商品住宅的風格通常是通過消費者喜好調查來選定,然後以擬洋風的時尚風格推出,這無疑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展示廳展示實物的方式也進一步促進了銷售。我曾兩次參加企業為建築師設計商品住宅的競賽。1977年的三菱地所競賽要求設計大量建售住宅,當時的主辦方希望建築師能設計出符合時尚趨勢的住宅,但最終對建築師的設計感到失望,認為建築師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我則提出了一個持續延續的、自然的、由居住者創造的「被居住的家」,但我的提案被批評為缺乏現實感,這讓我感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


去年,我作為10位受邀設計師之一參加了三井的「家」(ホーム)的2×4住宅競賽。考慮到日本人渴望住在獨立住宅,而非集合住宅的心理,我提出了一個封存原風景的自然建築方案,而不是簡單地迎合懷舊的擬洋風格。這個方案在結構上與目前正在進行的《熊本的住宅》相同,都是基於2×4結構和剛性鋼框架的雙重構造。然而,這個提案也被批評為缺乏具體性和工法的提案,再次表明現實至上的評價標準讓我感到不滿。


商品住宅的消費者正逐漸失去居住的自由,建築師們也因為對自身立場和觀點的固執而排除多樣性,縮小了表達和體驗的範圍。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意識到我們排除的事物太多,我希望通過設計住宅來探索現實解體後的建築世界,追求城市性和內在自由的新境界。我設計了《NC House》和《眉山會館》,並希望在未來的設計中實現充滿透明光線和清新空氣的建築。


● 長谷川逸子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庭的なるもの、外構的なるもの──《躯体の窓》《始めの屋根》《桃山ハウス》から考える》, from 《10+1 website》〈庭と外構〉2017/11 , conversation with 中川エリカ+増田信吾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