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都市與建築—巴黎、倫敦、莫斯科、紐約、巴塞隆納、台北》摘錄I, 主講:石山修武 Osamu Ishiyama, 對談:石山修武 Osamu Ishiyama /李祖原 C.Y.LEE, 2024/06/07

《世界的都市與建築—巴黎、倫敦、莫斯科、紐約、巴塞隆納、台北》摘錄I, 主講:石山修武 Osamu Ishiyama, 對談:石山修武 Osamu Ishiyama /李祖原 C.Y.LEE, 2024/06/07

(本篇文章為2024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畢業展覽系列活動主題之摘錄,本文為自行紀錄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遺漏之處,敬請見諒/紀錄:Atelier WooO/地點:臺北文創多功能廳)


世界的都市與建築—巴黎、倫敦、莫斯科、紐約、巴塞隆納、台北

石山先生神遊世界

這本書是岡倉天心的《東洋的理想》,也就是東方的理想,他有出一本英文版的書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以日本作者來說是非常罕見的,他是寫了關於亞洲的事情,那也同時也寫到了關於風水的內容,他是講到說喜馬拉雅山就是亞洲的北極,以日本的思想家,這個人是非常罕見的,一直在探討印度的議題,以及中國的議題。這幅圖畫,我起初是想著這個人開始畫的,但是我畫著畫著,覺得他好像是李祖原建築師——「東方的鳥」。 以基督教來說,東方其實它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在歐美地區,他們其實是不太接受中國的中華文化的,他們反而會傾向是像葛羅培斯之類的那種想法。那這一位岡倉天心先生,他就是寫了反對這樣的想法,然後他寫下了「這就是東方的理想」這樣的內容。那這個又像人類又像鳥的這個奇怪的東方之鳥,其實我當初畫下來的時候,覺得他又像是岡倉天心,又像是李祖原建築師。 這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是喜馬拉雅山的一角,李祖原建築師在年輕的時候,他常常提到喜馬拉雅山,那時的李建築師從小就非常喜歡巨大的物體,喜歡巨大的,那它的極限就是喜馬拉雅山。一到三十歲,就開始在講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那這一座山呢,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他叫做凱勒什山,在亞洲地區,還有在當地,是被稱為神之山。說到神明,在亞洲地區的話,可能各位會想起吳哥窟,那這個地區呢?它把祂在這裡的統稱為神之山,這一座山在喜馬拉雅山脈,其實祂並不是最高的山,它是大概六千七百公尺的山,而西班牙上最高的地點是八千七百,但祂在這整座山脈之中被稱為神明之山。那在中華地區呢?也是有神明的文化,所以在這一座山在中華地區是被稱為神明之山。所以那在中國的這些思想裡面,比如說大家會想到的是蓬萊山,這一類的山,會被稱之為神之山,那麼這一座山可能就是世界的中心之山。我今天盡量不要講太多的宗教議題,但是這一座山呢?很多人大家有說是釋迦牟尼佛之類的,而這一座山也是被稱為阿彌陀的。大家知道絲路嗎?這個絲路呢,它其實是把亞洲跟波斯文化聯通的一條道路,而祂就位於這個絲路的正中央。那我今天不講太多,但是請各位記得,這座山叫做凱勒什山。 我認為,李祖原建築師大部分的建築,跟這座山可能有關係。雖然我認為他可能會否認,但是我覺得他蠻多的靈感,是來自於這座山脈。這個我從來沒有跟他分享過,這個也是我的話,我的幻想。 這幅畫,雖然我不覺得有畫的非常好,但是我認為畫下來覺得有點像是中華思想,中國人的思想裡面,常常出現一個湖,在湖裡面的中國人會說他裡面有一種世界。所以我是一名建築師,我也常常會把一些聽到的話給畫下來,我常常在這樣的話裡面將東西畫出來,像是中華文化圈裏面的人臉、亞洲的人臉或者是亞洲的一些故事和文化。以中國的字眼來說的話,就是「湖中湖」,裡面一個湖,裡面有一片天。 那我個人認為李祖原建築師的作品,就很像是在這樣的文化裡面,是他的一個軸心,這樣的一種建築。雖然我覺得這幅畫畫得不是很好,但我認為是一幅好畫。用各位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說的話,是這樣的,台北101,這是一個塔,也是一個軸,它是一個軸心。世界會繞著這根軸,迴轉在它的周圍。那李祖原建築師,他有一點古代幻想家的這個傾向,所以我相信這個作品也是他的這個思想裡面的一個軸心。 中國人從以前都在想一些很浩大的事情,所以今天我看了各位的畢業作品,我覺得這個浩大的思想好像改變的,有那麼一點小了,其實大家還在中國文化圈裏面。那我認為的中國文化,它是生存在「極大」的東西以及「極小」的東西,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中。 我再講一些其他的例子,這是巴黎,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代表城市的建築物,代表巴黎的建築物就是艾菲爾鐵塔。這座鐵塔是一個叫古斯塔夫·艾菲爾所設計的,我稱他為engineer,但是他其實在心裡的深處有一種自卑,一種叫做對於藝術的這個自卑,這個艾菲爾鐵塔靠近一點看的話,它其實也是有裝飾的,你靠近看,你會看到很像蕾絲般的裝飾。那這個古斯塔夫,他不只是設計他,他還施工了,他承接了施工,蓋了這一座塔。所以呢?這樣的作法,其實以中國文化圈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擅長以及拿手的。 這就是那個很常見的東京鐵塔,這個設計是我所隸屬的早稻田大學的教授所設計的,這是完全的抄襲了艾菲爾鐵塔。但是這個在設計的階段,他並沒有使用電腦去計算,這個結構的確是,雖然不可思議,但是包含我自己還有日本的所有人民,都知道這是完全的複製品,但是大家都非常喜愛這一座塔。 這座可能大家不知道,但是這個是現在日本最高的晴空塔,是日建設計所做的,這個完全沒有魅力。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這跟艾菲爾鐵塔是完全兩回事的,也跟東京鐵塔不一樣,所以 no no no no no。 在看完這些圖片之後,我們再看一次台北101,看幾張下來之後再看101,你可以感受到在裡面有很深刻的歷史性存在,雖然我這樣講,可能大家還不夠理解,因為在座的大家現在看起來就是不理解呢。 這是李祖原建築師年輕的時候的繪畫,那他在三十歲的時候,在香港是身為一個畫家,是非常有名的。在我的家有收藏一個非常長的、二十公尺長的一幅畫,太長了,我沒辦法把它掛在我的牆壁上面。那這一幅畫,我認為跟我剛才跟各位分享的「一個湖裡面有亞洲世界」這樣的話,是一樣的世界觀。那這個呢,是李祖原建築師腦內的風景,那腦內的風景跟各位現在很常使用的電腦裡面的風景是一樣的。 那這個是在巴西的首都,叫巴西利亞地區的,有一位叫奧斯卡的人所設計的建築,他是一個非常的傳奇人物,因為他超過一百歲結婚的,所以ok。那這位奧斯卡建築師呢,跟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建築師比起來,他並不是那麼的出名,這一位就有點像是李祖原建築師變成拉丁美人的狀況。這個建築物跟李祖原建築師的設計風格是非常像的,那他跟其他的著名建築師比起來呢?他的評價相比起來,是稍微被低估的。那為什麼呢?原因是因為他是拉丁美洲出身的建築師,那李祖原建築師,也是台灣出身的建築師,所以有點像在台北的原理,其實跟台北101是有點像的。 那這個是倫敦橋,是英國人所建造的橋,還有一點就是稍微回到以前的話呢,英國的這個高科技的建築其實是從這樣的橋開始的,一個特點就是現在英國皇太子變成國王,然後他穿著奇奇怪怪的衣服,出現對吧?他們喜歡一種洋式的風格,所以它的橋也會變得很像是一座建築物。我認為這是代表倫敦的一座建築物。 這個是莫斯科,那我去了幾趟莫斯科,但是我的心情有點無法融入當地,從這個紅色的廣場看過去的建築物,都很像迪士尼樂園裡面的建築物,但是他又有點不太一樣,那這也是斯拉夫民族這個人民的民族精神,那我相信這是代表莫斯科的代表性建築。 這是紐約,在那邊看到的是曼哈頓的大樓群,那這個自由女神,這個結構是那個剛才提到的古斯塔夫艾菲爾所設計的,可能他承接了這樣的工作,他應該承接了不只是設計,也承攬工程下來,艾菲爾先生應該是賺了很多的錢。其實法國人,大家會認為是一個時尚圈的時尚國家,但其實他們是很商業的人,台灣的年輕人應該要學習他們的做生意的精神。這個自由女神認真看也是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一流的建築結構,施作了一個很奇怪的雕刻,這個是法國政府紀念美國獨立送給美國的。那現在台北有很多的高樓,可能以後也會變成像紐約這樣的風景,那不知道有多少的大樓會留下來,我相信台北101應該是會存留的。 那這個是在印度的泰姬瑪哈陵,是在阿格拉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建築師並不會說:「我很喜歡泰姬瑪哈陵。」很多人會說泰姬瑪哈陵是很奇怪的。但是呢,我們去到了現場,特別是在月亮滿月的晚上,看它是非常漂亮的。但是很多建築師並不會很誠實的說,這個泰姬瑪哈陵是有美學的。當我在三十歲的時候,第一次認識李祖原建築師的時候,他就說:「我覺得泰姬瑪哈陵,它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建築物。」那時候我就覺得這個人怪怪的,我現在已經到了八十歲,現在覺得泰姬瑪哈陵是非常漂亮的,它完全沒有任何功能,以形式來說,它是有一個塔、還有立方體,以及圓體的綜合體,沒有比這個還要可以稱為紀念碑的東西。那近代建築是已經忘記紀念碑的性格了。我年輕的時候也被我的教授說:「不能!不能!不能建紀念碑!」他是這樣說的:「你如果敢設計出這樣的東西,我就給你打C。」但到了這個年紀,我會覺得這樣的建築其實蠻好的。我相信有能力的、有一點見識的建築師或評論家,會說泰姬瑪哈陵是一個美麗的建築,值得評價的一個建築。所以呢,雖然它們的形式上是不太一樣,但是如果你們在腦內去認識這個台北101,它是美的。其實你可以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它,因為他們是在同一個世界、同一種世界觀的建築物。 這個是佛羅倫斯的聖母院,是由阿諾爾夫·迪坎比奧這位建築師所設計的。建築師這個職業,其實是一門生意,那建築師的這種生意,其實是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那我相信這個阿諾爾夫先生應該也收取了非常高的費用,來創造這個聖母院,並說服他們的。我相信在台灣的大學,大家都不會被教導關於設計費的課程,因為教授們都沒有在收取設計費用的。那麼大家未來可能想要當一名建築師,那這個起源其實是從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的,那文藝復興時代,它的起源其實也就是對於基督信仰的質疑而開始的。那麼歐洲的建築物跟基督教是有很深厚的淵源的,而其實李祖原建築師這種跟基督教沒有任何關係的建築師,是非常少見的。我跟李祖原建築師有共同的歐洲建築師朋友,那他跟歐洲建築師朋友都是常常在吵架的人,彼此對於事情的看法和價值觀完全是天差地別的。所以這意味著建築的這個本質,以及身為建築家的存在意義,在這個裡面是截然不同的,他們是有截然不同的定位的。那我相信大家在看到這個佛羅倫斯的建築,你再回去看泰姬瑪哈陵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這樣的建築其實是比較好的」,這是有點太愚蠢的想法,其實它們都是一樣的,至少要站在同樣的標準去看待它們。這其實就是各位這個世代的其中一種功能。 這個是現在跟台灣關係有點微妙的中國的天安門廣場,主要設計這個天安門人民大廣場的是早稻田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一位叫張先生的人做的,那他也是我們的大前輩,我跟這個人問了非常多的問題,最有趣的是,當時毛澤東在設計的過程中,他只在乎「戰車可以併排幾排」這樣的問題,他思考的是:這個戰車,他要站在多高樓層往下俯瞰的問題。當時他要提出設計要求的時候,是在思想層面的事情。那二把手周恩来,他是想著,他的要求是到了扶手的這個弧度的,是做到這麼細的要求,那他要求到扶手弧度要幾度這樣的問題,其實周恩来應該是要成為建築師會比較好。那麼這是代表北京的一個建築,所有的建築集結在這裡。 那這是新大陸,比美洲要更新的新大陸——澳洲,他們的雪梨歌劇院。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居然讓他們在這裡建這樣的一個建築物,那這個是一位叫約恩·烏松的建築師所畫的,那他當時畫的時候是把這個船的半邊畫成設計圖,他只有提交出這樣的設計圖,給當時的審查委員會長。這個提出的設計圖只有這樣一半,然後就做出了這樣的建築物。他那時候是使用了非常多的國家預算,也是比起這樣的建築物來說,李祖原建築師的這個101的建築費用是很低的。但這個對我來說是一樣的,就是如果你設計這樣的東西,學校的老師一定會罵你的,那個成績一定會是C的。但是因為澳洲是一個新大陸、新的國家,所以他們是可以被原諒的。 這是東京。東京的中間有一個皇居,那其實他就只是有一片森林。所以法國的思想家、哲學家,就是那些會思考很困難問題的人,就會說東京的中間是空白的,因為東京的正中央,只有一座森林。但是因為台灣的政治也像日本的政治一樣,現在是遙遙不定的。所以現在有一個建商在設計,有點像是「江戶城」這樣的計畫。所以有一天可能在這裡會建起一個江戶城,這樣的城堡的。所以會產生矛盾,因為皇居也就是天皇所住的地方,那在這裡蓋起一個江戶城的話,那天皇到底要去哪裡呢?會有這樣的問題。這是東京都市的正中央。 那請各位看一下這個世界地圖,我用綠色標示的就是現在世界的標準,大家現在都有學到電腦工程,如何使用電腦,那接下來也會開始有人工智能進到這個世界裡面,所以世界標準、國際標準,其實就是美洲跟歐洲所混合的一個標準。但是大家要接下來畢業,進到社會的時候,會有另外一種新的標準崛起,也就是印度以及中國的標準。我現在講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一些看得比較快的人會說三年後這個標準就會崛起。那像日本也好,台灣也好,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島國,所以其實大家都不太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那麼大家畢業進到社會的時候,世界上會產生雙重的標準,也就是歐美國家地區的國際標準,以及印度和中國形成的東方標準。而李祖原建築師所蓋的這個101大樓,其實就是在預言這樣一個未來世界的發生,它其實就是雙重標準底下的建築物。李祖原建築師也是在歐美地區的普利斯頓大學受教育的,但是他非常注重亞洲的事情。亞洲人呢?簡單來說,就是有色人種。 這是非常重要的另一個地圖,台灣是那邊,中間是日本,再來是朝鮮半島,這三個地區是同一區,我用一個比較危險一點的語言來說的話,這三個島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島,怎麼說呢?就是我們稍微我們離開台灣往下看,往台灣看的時候,你會看到日本也是一樣,朝鮮半島也是一樣的,就是沒有沒有身份的島,所以呢?我們這幾個地區的人民是非常相似的,但相對來說,這樣的環境對各位來說,也是可以稱之為「自由的環境」。請大家今天一定要記得,我今天所說的「日本列島、台灣,以及朝鮮半島是在同一區、同樣的環境底下的」這樣的一個概念。 日本建築系的學生,對未來是沒有希望的,老師們也不太有希望,對吧?所以各位可能在心中也有一些不安的感覺。想到台灣的十年後、二十年後,而沒有感到不安,其實是比較奇怪的。但是其實我們退後一步看的時候,其實無論是日本、台灣或朝鮮半島,其實世界各地的人、學生們都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因為「不安」這件事情變成一個不變的事實。 這是在英國寫下格列佛遊記的,一位叫喬納森·史威夫特的作家,他其實是文明評論家。這是他所畫出來的一個浮島。跟台灣是一樣的情境,日本呢,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屬在哪裡。我把它稱之為浮島,也就是浮在上面的,希望大家可以記得這句話。 在大家的左手邊,是台北101,那右邊,是故宮的大家所珍貴的翠玉白菜。左邊是李祖原,右邊就是小小的我。以根本來說的話,其實他們是一樣的東西,因為好的建築其實它在極大跟極小的中間裡面。台北市就是台北市,但是可以代表台北的建築,除了這個101再也沒有了,我相信大家未來也沒有機會再做代表台北的建築了。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去學李祖原建築師,來學我,做個小小的翠玉白菜,這樣精緻的東西。他可以做到。但我也同時要建議大家,偶爾要破格去思考,就是巨大的、極大的建築思想,以及極小的這樣的命題。就是大家要記得巨大的東西,跟極小的東西,其實他們本質上是一樣的。換句話說,李祖原建築師的101在左邊,我做的白菜是洞穴,因為我的造景是用挖的,挖出一個造型,而101是建起來的,是建造的,或許我比他再怪一點。 接下來介紹一些我的比較小一點的作品,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站在台上,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能跟各位介紹李祖原建築師的作品。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庭的なるもの、外構的なるもの──《躯体の窓》《始めの屋根》《桃山ハウス》から考える》, from 《10+1 website》〈庭と外構〉2017/11 , conversation with 中川エリカ+増田信吾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