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ケ丘の住宅設計說明》, from 《新建築》 1976年 9月号 p.238,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緑ケ丘の住宅設計說明》,  from 《新建築》 1976年 9月号 p.238,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新建築 1976年9月号 (Shinkenchiku 09/1976),版權歸屬:© Shinkenchiku-Sha Co., Ltd./附圖:©新建築 1976年9月号 /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




緑ケ丘の住宅


這座住宅的業主在我發表「燒津之家」(《新建築》1972年8月號)時,曾經向我談論過對住宅的看法。過了很久,某天他告訴我,由於金融機構的貸款已經批下來了,希望我能夠盡快設計,而且成本要降到最低。 框架結構是混凝土壁式結構,業主喜歡裸露的混凝土。開口部分可以按照法規的最低標準設置,特別是在書房不需要大開口。屋內可以穿著鞋子活動,鞋子放在臥室裡。浴室和廁所可以合為一室且使用西式設計。書房、餐廳和臥室需要獨立,不需要創造家庭聚集的空間。這是業主在會議時給我的條件備忘錄。業主主要關心各個區域的使用問題,沒有特別集中在某一核心問題。 當時由於某些原因無法實現的「作品M」(《都市住宅》1976年冬)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為這個設計的基礎。由於各區域獨立的要求,「作品M」中創造連續與隔斷關係的列柱被取消了。這座住宅在接近公庫限制的119平方米的長方體中,以斜牆構成點對稱的四個區域。這四個獨立區域的位置關係和整體充滿的行為,創造了特殊的空間感。可以說這是體驗和行為帶來的身體性相遇的關係。 一些人看過現場後認為,這些斜牆在狹長的地塊上實際上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然而,斜牆可能無法產生與日常共享的普遍性。我的目標不是遠離共享,而是接近它,但我不認為日常的事物可以成為本質。斜牆的設計與其說是一般性的發想,不如說是我個人直覺與感性的結果。我認為,建築作為物理存在,應該能夠自由地反映感性。直覺性發想似乎與共享問題矛盾,但它位於邏輯認識的背後,屬於我的思想,不是矛盾而是接近的關係。共享性不是設計者強加的,而是能夠支持多樣人類關係的時候才有意義。換句話說,建築雖然是抽象存在,但在建築師個人感性的支持下,伴隨著強烈的具體形象,喚起對應的多樣感性。因此,建築是抽象的實在,同時也是具體的存在。 我致力於從感性出發,提升到可共享的層次。我在討論「良好的距離」(「良い距離」,燒津之家)時,關注的是多視點和關係性。長短、遠近等詞語在建築這一物理空間中,不僅僅是構成三維歐幾里德空間的距離,它們解釋了我試圖帶進不易整合的模糊性。處理建築與時間過程中的多樣對應,需要捕捉到簡單邏輯無法涵蓋的模糊性。 在設計這座住宅的過程中,我開始關注建築中的時間性關係。通過引入距離的系統,並在無溝通的關係中接近和對應,創造新的意義(《都市住宅》1976年冬號)。這意味著在建築表現過程中,通過多樣對應建立的連續性。 這座住宅於去年12月完工,但由於幾個新的住宅項目已經啟動,感覺過了很長時間。我希望以這件作品中的思考為基礎,在與各種事物的相遇中,思考它們的存在方式。 (長谷川逸子)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庭的なるもの、外構的なるもの──《躯体の窓》《始めの屋根》《桃山ハウス》から考える》, from 《10+1 website》〈庭と外構〉2017/11 , conversation with 中川エリカ+増田信吾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