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理性の先に——緑ケ丘の住宅》, from 《TOTO特集/忘れられた冒険》 2013 Summer [no.500], written by 富井岳

《論理性の先に——緑ケ丘の住宅》,  from 《TOTO特集/忘れられた冒険》 2013 Summer [no.500], written by 富井岳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 https://jp.toto.com/tsushin/2013_summer/feature8_top.htm ,版權歸屬:© TOTO LTD./附圖:© 2024 Itsuko Hasegawa Atelier/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論理性之上的探討——「綠丘之家」

心中間口6.2米,深度9.9米。在這個矩形平面中,納入了重視各領域獨立性的業主的生活。在長時間的思考和試行之後,終於發現了能讓一切成立的那一面牆。

在1976年9月號的《新建築》中,有一張看起來奇妙的照片。這是「綠丘之家」的跨頁照片,標題是「以斜面牆為界同時看到書房和餐廳」。雖然平面圖顯示書房和餐廳應該有相同的深度,但照片明顯顯示書房的深度比餐廳更深。這是因為長方形平面中插入了「斜面牆」,產生了透視和逆透視效果。 「實際建成後,透視或逆透視對人類來說真的是非常奇特的。實際的物理距離看起來既長又短,並且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此發言的補充說明是,斜面牆的兩端有門,產生了迴游性。) 斜面牆的邏輯 斜面牆最初是否意圖產生這種效果呢?長谷川說並不是。「在我早期的小住宅設計中,主題是如何在小平面中物理性地創造『長距離』,以建立生活空間。」在她的處女作「燒津之家I」(1972)中,通過在中間加入一道牆來創造「長距離」,但在這第二個作品中,使用相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由於間口狹窄,垂直的牆會使空間變成只有2.5米寬的長廊,無法稱之為房間。因此,根據功能需要擴展接待區和餐區,最終決定建造這樣一堵斜面牆。」在一樓的平面圖中,矩形東側的玄關、樓梯、廚房和儲藏室排成一列,寬度約為0.8米。因此,除去混凝土牆的厚度,內部剩下約5米,正如長谷川所說。 「這裡我非常重視牆的角度。考慮到擺放桌子和床的最佳角度,為了使日常的餐廳和書房兼接待室這兩個空間在一面牆中共存,我深入考慮了平面的設計。」這堵斜面牆是為了用一面牆創造餐廳、書房和兩間個人房間的領域,經過邏輯推敲後,確定的最佳角度。這斜面牆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她當時愛用的小型素描本中,除了斜面牆,還有圓弧牆、列柱方案、壁柱方案等八個方案(見素描)。但考慮到業主重視各領域獨立性的需求,最終選擇了斜面牆。這樣,這個住宅內含了約10米的長距離。 「完成後,我發現這面牆有另一個不同的意義。僅僅是一面斜面牆,就能打破靜態空間,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設計期長達2年3個月 業主明確要求的是符合勒·柯比意風格的需求:「成本最低,架構是混凝土牆結構,喜歡清水混凝土,開口部分按照法規最小,書房不要大開口,地板可保持穿鞋,浴室和廁所為一體,書房、餐廳和臥室需獨立,家庭成員不需要其他聚會場所。」 這座住宅的設計期長達2年3個月,異常漫長。長谷川原本希望用木材建造:「混凝土既保冷又保熱,不適合室內環境。當我提出傾斜屋頂方案時,業主說平頂就好。他喜歡穿鞋生活,要求在牆內側鋪設保溫材料,並要求雙面清水混凝土。這位業主說,為何不能設計出一個混凝土的箱子?在一樓的洗衣區域稍有突出,是我故意設計的,卻為何無法設計出一個混凝土箱子。」 雖然業主不需要保溫材料,但她仍將牆厚從150毫米提高到250毫米以確保保溫性能,並因不喜歡清水混凝土的粗糙感,她親自用打磨機打磨室內牆面。她這種執著,後來在公共建築設計中得到充分發揮。 「長距離」與「空蕩蕩」 那麼,長谷川逸子在小住宅中設置的主題「長距離」到底是什麼呢?在大型住宅中設置長距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衝擊力,因為太理所當然了。反而是小住宅中所呈現的長距離,才能真正展現其威力。 「通過創造距離,我試圖使這個空間能夠承擔生活的複雜性。生活的空間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整理好的。我認為生活是更加混沌的,不斷變化的,且並非固定不變的。」 在預算有限的小住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對於住戶來說是最需要的。長谷川試圖通過創造長距離來保證生活空間的靈活性,讓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的變化而適應。她後來喜歡使用「空蕩蕩」(ガランドウ)這個詞,而這種空蕩蕩的空間和長距離對她來說其實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 長谷川的「空蕩蕩」與特化的功能主義空間相對照,是能夠包容各種事件的場地、空間、虛無。她所解釋的「綠丘之家」其實可以稱為「空蕩蕩」。「在我設計的住宅中,天花板非常高。一般來說,大約是2400毫米,但我的設計是2700毫米。自從我的首次設計開始,這一直是我住宅的標準。我想,這是因為我直到高中時一直住在傳統民宅中,那裡的天花板高度是2700毫米,這種高度已經深入我的身體。」 對於習慣了2700毫米高度的長谷川來說,這個住宅的高度並不特別,但對於普通住宅來說,這明顯是一個相當高的天花板。她無意識地在這個住宅中創造了一個擁有10米長距離的空蕩蕩空間,而非想要製造一個透視的空間或抽象的建築。 空蕩蕩的空間大時共鳴強,小時共鳴弱,這取決於使用者如何使用它。因此,長谷川在設計住宅時,會與住戶深入討論生活方式;在設計公共建築時,她會多次舉辦工作坊或對話會議,與市民共同探討如何運營這個空蕩蕩的空間。她的「空蕩蕩」讓人想起《老子》中的一句話:「無之以為用」,老子似乎就在這位女性建築師身旁,靜靜地傾聽,微笑著。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庭的なるもの、外構的なるもの──《躯体の窓》《始めの屋根》《桃山ハウス》から考える》, from 《10+1 website》〈庭と外構〉2017/11 , conversation with 中川エリカ+増田信吾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