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台文化センター実施案》, from 《新建築》 1987年 9月号 p.183,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湘南台文化センター実施案》, from 《新建築》 1987年 9月号 p.183,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新建築 1987年9月号 (Shinkenchiku 09/1987),版權歸屬:© Shinkenchiku-Sha Co., Ltd./附圖:©新建築 1989年9月号/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


經過報告

長谷川逸子

在開始這個詳細設計時,我增添了團隊人手,並建立了能夠持續進行住宅設計工作的體系。一直以來,我都是通過設計住宅來思考建築。因此,我認為即使是這樣的大型建築,也應在延續住宅設計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並同時進行住宅的工作。

競標結束後,我首先向市政府和市民代表傳達了這個建築的概念,我認為他們對此有相當的理解。然而,當市政府在地方上公佈了這個計劃的概要以及競標時的模型時,以長老為主的一些人對於在地下部分設置公民館等市民空間表示疑問。對此,我請市政府舉行了居民說明會,並帶著競標方案中的地下建築資料,直接向當地居民進行說明。在說明會上,我承諾下次會提交地下部分的模型和其他地下建築的實例照片。自那時起,我們在市社會教育課的參與下,反覆討論了公民館的設計、規模、廣場的使用方式、停車場的設置以及周邊地區的規劃。

此外,作為包括市民大廳和兒童文化中心在內的綜合設施,我們也與這些設施的使用團體進行了協商。特別是關於兒童文化中心,探討了目前各地類似設施的問題後,我們決定以手工製作的方向進行構想,並邀請我主持創意徵集,進一步推動獨特設施的建立。同時,對於第二期工程的市民大廳的球形設計,我們經過了相當多的討論,並在今年7月進入了詳細設計階段,繼續與市民進行協商。

這樣直接與建築的實際使用者交流並推進計劃,對於住宅設計來說是常有的事,與業主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是嚴苛而艱辛的。而相比之下,與眾多市民溝通自然更加困難,但市民能自發達成平衡的結論,使這過程雖然嚴苛卻充滿光明。為了舉行這樣的會議,我得到了市政府內這個建築的開設準備負責人的大量協助,並希望在未來的施工過程中繼續得到他們的幫助。

在與住宅及市政府人員共同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詳細設計,並於7月13日舉行了奠基儀式,眾多居民參加,正式開始施工。施工方對於地下工程的提前施工和延遲一年開始的地上部分施工,組織了獨立的施工圖團隊,提供了協助。接下來,我們將在監造第一期工程的同時,進行第二期工程的詳細設計和兒童文化中心的展示計劃。

完成詳細設計後,我認為能夠通過競標來設計我的第一個公共建築是非常幸運的。即在「地形作為建築」、「尋求新的自然環境」這一主題下構思建築,並在獲得贊同的基礎上與市民共同作業,這才使得至今的工作得以成功。共同作業的成功在於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立場上充分發揮能力參與其中。建築師也應該堅持自己的概念參與其中,但這不應僅僅是為了個人的作品,而是在共享的過程中,讓個人消失,建築無名化。

被稱為「地方時代」已經過去十年,這期間,以居民參與為主的社區建設工作在各地進行。我曾在「城市嵌入工作」中一一設計住宅,並在文章中寫道:「通過不斷在區域內嵌入建築,點聚集成圖,進而實現社區建設的感覺。」社區建設的動向也同樣展開,並對城市規劃的巨大幻想提出了批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延續住宅設計方法的公共建築得到了市民的認同。

以下記載的是競標方案與詳細設計方案的比較,詳細設計方案的模型也使用了與競標方案相同的材料和比例,便於比較。


計畫內容的變更

① 公民館部分

在詳細設計階段,決定體育室的天花板高度從排球比賽的12.5米調整為練習用的8米,因此將競標方案中位於地下2、3層的公民館部分調整為地下1、2層。這樣使得輪椅使用者也能從停車場進入。同時,原先的一處下沉花園增加到沿地下周邊的數處,並設有寬敞的階梯狀綠化帶。

② 區劃整理事務所部分

這部分原本計劃鄰接行政辦公室和體育室,但根據使用形態,調整位置至地下1層內的獨立區域。確保市方提出的面積,並與公民館一樣採用下沉花園的開放式結構。

③ 市民中心

作為市政府的分支機構,這部分原計劃在地下1層設置行政辦公室,但考慮到市民的日常使用和必要面積,改為地面層。原有的餐廳功能轉移至周邊民間設施,將其空間用作市民交流的寬敞大廳,並附設可舉辦各種活動的畫廊。

④ 兒童文化中心部分

此部分從地下1層延伸至地上4層,詳細設計中對各層空間進行了更為集中的平面布局。特別是在2層,將展示空間集中於圓形畫廊,其他部分則改為入口大廳的挑高空間和全館管理辦公室。球形的天文館外覆鋁板,並展示地球儀。

⑤ 外部計畫

競標方案中的外部計畫骨架在實施過程中保留,但隨著整體計劃的重新審視,部分有所變更。首先,在廣場上,為整合市民中心和公民館的入口,取消了玻璃金字塔,但新增了打孔金屬製成的大型遮陽篷和攀爬植物棚等裝置。原先在散步畫廊中的露天劇場移至廣場邊,兼作畫廊入口樓梯。建築側的小屋頂群比競標方案更為寬敞,形成室內的挑高空間。前面道路側的入口處,替代了門橋,設置了波浪狀的遮陽篷,計劃用野山攀緣植物覆蓋。西側地塊的巴士停車場和自行車停車場進行了縮小整合,並設立下沉花園,改變了停車場入口位置。

整體來看,在既定預算內,第一期工程部分的市民中心和公民館增加了約1000平方米的面積。第二期工程的市民大廳目前已開始詳細設計,預計其圓頂直徑將從競標時的35米增加至37.5米。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

《自らつくり続ける仕事場》, from 《新建築》2020年07月号 p.78, written by 長坂常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