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ic Machine》, from 《新建築》 1985年 3月号 p.182,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Poetic Machine》, from 《新建築》 1985年 3月号 p.182, written by 長谷川逸子

(版權聲明:本文摘錄於新建築 1985年3月号 (Shinkenchiku 03/1985),版權歸屬:© Shinkenchiku-Sha Co., Ltd./附圖:©新建築 1985年3月号 /本翻譯為自行完成,僅供學術研究和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翻譯不當之處,敬請見諒。翻譯:陳冠宏/校稿:徐榕聲/翻譯協助:ChatGPT 智慧之光 )




詩意的機械

靜岡市駿府公園的堀附近有一片土地,這塊地處於城區的一個街區中央,四周被民居包圍,面積狹窄。由於這樣的地理位置,如何不讓周圍的民居在日照、通風以及噪音等方面受到影響,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儘管這是商業區,我們還是決定建造兩層樓的建築。這使得建築面積較大,而四周留下的庭院狹小和配置成了問題。為了在土地上盡可能保留一個整體的庭院,並確保建築的通風和採光,我們將建築向南側傾斜,形成了四個角落的三角地。這樣,建築的大堂部分變形為帶有吧檯的空間。覆蓋大堂前石道的玻璃和鋁製沖孔金屬的斜屋頂,重複了相同的視覺效果。 為了讓學生的聲音以及音樂會、集會的聲音不受外界干擾,小室和中室的屋頂設置了通風和採光的裝置,並且建造了中庭。大室的周圍設置了展示廊的空間,並在天花板上設置了通風和採光裝置,即二樓的中庭。小室和中室如果完全沒有窗戶,會顯得過於密閉,因此設置了可以防止視線的百葉窗,只有在必要時才會打開。 中庭周圍排列著小室的屋頂群。大堂部分上升的屋頂群以及鋁製沖孔金屬和玻璃斜屋頂填補了其間的空隙。入口處直行的石道由鋼構框架的連續體覆蓋,形成了光線透過斜屋頂灑下的景象。屋頂晾曬場由半圓拱形框架和網狀屋頂組成,日式房間由淺拱形屋頂覆蓋。這些屋頂層層交疊,如同海浪和山脈,成為自然的類比記號群,向訪客展示著建築的獨特風貌。我一直認為,供多人使用的建築應該像城市一樣,是一個多樣體而不是單一體。有一次,我從對面五層高的校舍屋頂俯瞰這座建築,發現它融入了城市,成為城市的一部分,這給人一種與亞洲城市相連的感覺。而在某些時候,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如同礦石般閃耀,與周圍柔和的城市形成強烈對比,如同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我感覺這座建築在不同時候會表現出獨特的都市性。 大室的天花板上覆蓋了通風和採光裝置,這些裝置像管道一樣,將東南西北四方的風和五彩的光引入室內。這些管道與彩繪的柱子和樑的格子結合,創造出一個既寧靜又能帶給訪客多樣體驗的空間。二樓的中庭由輕盈的鋁製窗框圍繞,大室的採光和排煙裝置放置在石貼的庭院中,頂部的鋁製沖孔金屬和玻璃天窗像一個金字塔,讓人聯想到過去的遺跡、太陽神的形象以及未來的宇宙基地。訪客曾說「中庭讓人聯想到在歐洲見到的修道院風景」,「感覺像是在自然中修行的輕盈體驗」,還有一位同學會的大前輩女性說「大室頂部的五彩光芒讓人想到五智如來和宇宙的光環」。家長們也說「建築中山谷、洞穴以及光線灑落的感覺,仿佛是為孩子們打造的」。這些來自訪客的詩意回應讓我深感欣慰,也希望這座建築能永遠是一台詩意的機械。 (長谷川逸子)


留言

其他熱門筆記

Dennis Scott Brown in conversation with Enrique Walker, Philadelphia, 10/29, 2013, updated June 2018

《自らつくり続ける仕事場》, from 《新建築》2020年07月号 p.78, written by 長坂常

《荒ぶる好奇心の先に》, from 《住宅特集》2017年08月号 p.30 , written by 中川エリカ